为深化青年学子对“一带一路”倡议的理解,厚植家国情怀,9月27日,经济学院学生团委副书记彭秋婷以《细“蜀”一带一路,携手共铸新篇》为题,为百余名青年团员带来一堂生动的主题团课。

立足四川视角,解码千年丝路新机遇
彭秋婷以“蜀”为切入点,从历史、现实与未来三个维度展开讲述。她结合四川在“一带一路”中的枢纽定位,通过古南方丝绸之路的茶马古道、蜀锦贸易等案例,展现四川自古作为内陆开放高地的历史基因;借助中欧班列、解读新时代四川如何以开放姿态融入国家战略,带动产业升级与区域协同发展。她还聚焦“青年使命”,号召同学们关注家乡建设,用好专业所长,在“一带一路”人文交流、乡村振兴等领域贡献青春力量。

创新课堂形式,激发青年担当共鸣
团课采用“理论+故事”“线下+线上”模式,现场展示了三星堆文物外展、老挝留学生“川菜创业”等影像资料,并设置“丝路青年说”环节。同学们围绕“如何讲好四川丝路故事”展开讨论,2022级本科生王浩提出“用短视频呈现川剧与中亚文化的对话创意”,引发热烈反响。彭秋婷总结道:“‘一带一路’不仅是国家战略,更是青年成长的舞台。四川的开放基因需要新一代去传承和创新。”在示范性班团活动中线下展开的同时,更是在新媒体中以视频课程的形式吸引更多同学参与学习。

本次团课以“小切口”解析“大战略”,是思政教育与地域文化融合的积极探索,为基层班团活动提供了示范样本。活动结束后,与会团员纷纷表示,将主动关注“一带一路”前沿动态,在实践中锤炼国际视野与家国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