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强化青年学子强农兴农使命担当,2025年7月21日,水稻研究所研究生第一党支部创新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将种业前沿认知、就业实践指导和爱国主义教育有机融合,水稻研究所党委书记庄萍萍和第一党支部书记陈薇兰老师带队,组织党员赴绵阳市安州区水稻机械化制种基地和梓潼两弹城参观学习。
在绵阳市安州区水稻机械化制种基地,农科院的专家为同学们首先讲解了水稻机械化制种过程中的关键环节。随后,同学们实地观摩了现代农业科技在种业领域的创新应用。无人机赶花技术如同"风之笔",精准构建起高效的"花粉高铁",让同学们深刻感受到科技对农业生产的革命性改变。"过去只在实验室做基础研究,在田间做小规模杂交实验,今天亲眼看到高新技术如何提升育种效率,让我对未来的职业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2023级硕士研究生薛胜兰表示。
随后,支部同学们与当地种业企业开展就业交流,安州区农科院、种子站等单位的领导也和同学们亲切交谈,欢迎同学们到基层从事农业工作,未来的广阔天地期待更多农业青年人才去开拓。企业技术负责人详细介绍了行业发展趋势和人才需求,农业科研单位的领导们则从职业规划角度为同学们答疑解惑。"种业振兴需要既懂科研、又能扎根产业的复合型人才",这番话让在场同学深受启发,也对今后的求职路径有了新的启发。
下午,同学们前往梓潼两弹城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在讲解员深情讲述中,辅助完成原子弹理论计算的算盘、堆积如山的稿纸,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老一辈科学家"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站在两弹元勋群雕前,2024级博士研究生唐同学动情地说:"从守护'农业芯片'的田间到铸就'大国重器'的戈壁,我们青年一代更要传承这种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
"这次活动实现了党性教育、专业认知和就业指导的有机统一。"党委书记庄萍萍说,"既让同学们看到了现代农业科技服务社会的真实场景,又帮助他们明确了职业方向,更重要的是通过爱国主义教育强化了科技报国的使命担当。"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将个人理想融入国家农业发展大局,用实际行动践行"把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庄重承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