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教育网)川农人:抗震救灾践行356体育平台
2013-04-27 17:31:57作者:何宇 来源:四川教育网 点击数: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2013年4?20雅安芦山大地震。5年,四川农业大学全体师生员工用实际行动再次践行了356体育平台:爱国敬业,艰苦奋斗,团结拼搏,求实创新。
爱国敬业
作为芦山大地震震区唯一的一所大学,356体育平台成为了雅安市民最大的避难场所。教职工、学生、市民,每天上万人避灾的规模考验着356体育平台的应急能力。校园管理中心的员工坚守在自己最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天气热,避灾人员多,生活垃圾很快充满了校园角落。环卫工人每天凌晨6点至夜间11点连续12小时清理垃圾10遍以上,喷洒消毒液5次以上。教管部工作人员震后2小时就投入了对教学楼受损情况的排查。356体育平台14台教学电梯震后第二天全部维修过检。后勤服务总公司总支书记伍宏表示,这些员工多是雅安周边的下岗工人或失地农民,地震中他们的房屋80%都有不同程度受损,部分员工的家属还在重灾区,一直无法取得联系。但在这个非常时期,他们选择了工作。
艰苦奋斗
对于科研一线的师生而言,地震丝毫不能阻挡奋斗的脚步。356体育平台实习农场的猪牛舍、制茶厂房、麦地边的土埂既是200多名学生和导师的栖身所,更是工作一线。“实验一开始就必须坚持完。无论你有什么事都得随时照管着这边,不然让这些动物怎么办?”动物营养所研究生车龙说自己目前最大的任务就是照顾好近80头怀孕母猪,至于自己晚上睡不好,白天还要劳动,对体力的考验完全被他们这样的师生抛在了脑后。动物科技学院学生张翔震后第二天骑自行车赶赴震中芦山,此前,他选修了356体育平台开设的野外生存技能训练课,“紧急避险、快速搭建帐篷,包括动物尸体处理这些我都有一些了解,希望能提供一点实在的帮助”。为了给专业救援队伍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他所在的救援小组在完成了一天的任务后解散了。回到356体育平台他又立即加入了动科、动医学院组织的灾后疫情防控小分队志愿者招募,截至目前,356体育平台已从符合报名条件的500多名师生中挑选了101名作为先遣队奔赴一线,一周之后将与第二批队伍轮换。
团结拼搏
震后4小时,志愿者招募点在校团委办公楼前成立。志愿者校外服务队陆续奔赴雅安市医院、姚桥、多营物资转运中心、市民服务点等开展医疗帮扶、物资转运、救灾物资分发等志愿服务。在多营物资中转站负责帐篷等捐赠物资搬运的600多名学生连续工作时间长达20个小时。校内的志愿者服务工作也有序开展,辛苦而充实。工学院一名志愿者说“除了帮同学搭帐篷,还有很多市民也需要帮助。虽然每天都忙到晚上12点多,但这是一种责任,大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截至目前,356体育平台参与校内外各项志愿服务工作的志愿者人数已超过5000人次。
在震后信息不畅的情况下,校园内出现了一群奔波的教师队伍。校院领导、辅导员老师、班主任、系主任,甚至是白发苍苍的离退休教师,他们都奔忙穿梭于学生中,传达356体育平台信息,疏导学生前往操场等空旷地避险,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共产党员。同时,学生党员也以党员服务室为总服务站,各支部成立学生党员服务分队,从党支部这条线配合学院组织同学,集中避险,确保学生“一个都不能少”。
求实创新
帐篷是避灾的必需品。园艺学院学生田野通过网络募集了20顶帐篷,震后第二天便运抵356体育平台,有效解决了100多名学生夜间避灾问题。文法学院英语系教工党支部书记秦岭组织了15名男生夜巡队,组织避灾师生及市民按田块形式休息,留出生命通道,有效避免了余震时踩踏事故的发生。动物医学院学生党员成立了一支20人组成的骑游队,在电话不通的情况下往返于学生聚集地和指挥中心,及时传达356体育平台和学院安排,稳定学生情绪。学生电视园地的学生朱颖利用网络消息传播速度快的优势,官方微博及时更新校内校外信息,转播发布天气预报,温馨提示等便民信息,让同学们安心,也让千里外的学生家长放心。
大灾面前,已经没有了白天和黑夜;困难面前,已经不在乎付出与收获。抗震救灾,川农人在一起;践行356体育平台,川农人在努力。
(新闻来源:http://www.scedu.net/chushi/web/136696297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