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观察)平均亩产640.9公斤 高原小麦产量实现显著提升
2025-05-09 10:14:49作者:四川观察 施源 凉山传媒 来源:小麦所 点击数:
5月7日上午,阳光洒在四川省西昌市大兴乡广袤的田野上,一片金黄的小麦在微风中摇曳生姿。由四川农业大学诚邀的省内外专家齐聚于此,对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生理生态与栽培团队承担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云贵高原小麦水稻大面积单产提升技术模式集成示范”实施情况进行现场考察,并开展了一场高原小麦测产活动。
在大兴乡及周边地区,烟叶种植一直是当地农户的主要生计来源。每年10月,烟叶收割完毕后,田地便陷入了长达半年的闲置期,直至次年4月才重新种下烟苗,烟农们渴望利用这半年的“空窗期”实现增收。然而,想要在烟叶收割后的土地上种植其他作物并非易事。这其中涉及到诸多复杂的问题,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烟叶与轮作作物的茬口衔接。茬口衔接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两种作物的生长周期能否顺利衔接,避免出现生长冲突或土地资源浪费的情况。同时,高原地区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也对轮作作物的品种和技术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必须选择能够适应高原环境的作物品种,并采用与之相匹配的种植技术,才能确保轮作作物在高原土地上茁壮成长,实现增产增收的目标。
在这片200亩的示范田,其运用的核心技术——“高原小麦全程抗逆精准调控早收高产栽培技术”,是四川农业大学科研团队针对当地独特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找到的品种和技术的最佳组合。去年,这项技术便在大兴乡“扎下了根”,如今,验收“成绩单”的时刻到了。
收割、测面、称重、去杂、水分测定……经过一系列标准的测产流程,专家组得出了最终产量数据:“4块测产田总面积11.01亩,平均亩产量640.9公斤!”
当这个“考试分数”公布时,凉山州农业技术推广站站长李达祥难掩欣喜之情。他深知当地种植小麦的不易:“我们这儿虽说光热资源丰富,但每年都要面临冻害、干热风等恶劣气候条件的挑战。”在如此不利的气候条件下,此次测产的小麦平均亩产量较当地450公斤每亩的平均水平有了显著提升,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不过,相较于640.9公斤这个亮眼的亩产数据,团队负责人、四川农业大学小麦栽培专家樊高琼更关注测产面积所蕴含的价值。她表示:“测产面积越大,得出的产量数据就越能真实反映大面积种植的产量水平,相应的技术也就更具推广意义。”此次专家组测产面积超过10亩,这一规模足以证明团队所开展的“高原小麦全程抗逆精准调控早收高产栽培技术”在西昌等高原地区具备大面积推广的潜力。
展望未来,樊高琼告诉记者,他们一方面会持续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着力解决技术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另一方面,将积极在凉山州、云贵高原地区推广这项技术,助力当地不断扩大小麦种植面积,稳步提升小麦产量水平,为高原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