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村帮扶六家村 出实招干实事
2013-09-26 21:28:50作者:李劲雨 来源:宣传统战部 点击数:
“当了一辈子农民,不见得就能种好地。为了帮助六家村灾后科学发展,川农大的书记、院长、主任、专家、学生都到村子教技术来了,大家心里说不出的感激。”9月26日,雅安市雨城区上里镇六家村主任陈体文告诉记者,一场帮助农民开辟致富路、问需农民生活生产所需、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生产,做好玉米、水稻、猕猴桃等新联村帮扶活动,正在上里镇六家村的655个农户中火热开展。
今夏高温袭击了全国,专家、教授们在雨城接连“喊渴”的酷热暑期,顶着烈日与上里镇镇长,副镇长,村主任,村支书及部分村民进行座谈,走访考察了村子里8个生产组和苗木、猕猴桃种植区,全面了解了六家村的灾后产业基本情况。全村的农业发展仍面临较大困难,恢复农业生产、科学谋划发展、提振老乡们种植和养殖信心是当务之急。
怀着同样急迫的心情,356体育平台党委书记、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邓良基迅速组织召开上里镇六家村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和规划方案工作筹备会。会议提出要以技术集成创新、体制机制创新带动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村生态的灾后重建思路,借鉴“5·12”震后都江堰市恢复重建实施方案和规划方案,依据六家村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上里镇六家村等处灾后重建实施方案和规划方案。
为了实现为民解忧的目的,让联村帮扶活动取得实效,邓良基率专家、教授们与镇、村两级干部开展座谈,深入到六家村农田间,实地了解农业生产状况。在掌握六家村基本情况基础上,大家仔细询问了六家村的产业布局,详细了解全村有多少人外出打工,有多少人留守,计算了六家村耕地和劳动力的比率,计算劳动力收益,询问了六家村的财政收入和支出等问题。邓良基提出搞好六家村的对口帮户,就必须搞好三件事:一是生活。六家村地处平原,有着传统的川西民居的特点,在灾后恢复重建的安置点建设上,要合理规划村、园、庄、户布局,既要有现代的特点,又要符合传统民俗的习惯,既要源于原来的基础,又要高于原来。他希望在六家村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结合传统民居特色,打造一体化的旅游观光产业。二是生产。以户,或者几户为单位的组织形式来发展生产。在农田的边缘和山坡栽种核桃新品种;在相对集中的土地栽种油用牡丹;建立种苗基地,培育香樟等价值高的种苗;发展林下养殖,小户养殖等,通过这些方式来持续发展生产,持续增加农民收入。三是生态。将“三生”关系解决好,将“生活”和“生产”科学结合起来,让区域规划呈现良好态势。
“川农大领导、专家们到各组、农户家实地考察,我跟着一起走村调查至少有8次。大家来了水都不喝一口,顶着大太阳直接到田里或农户家调查分析。”陈体文介绍。
8月29日,专家们再一次到六家村实地考察,并走访特困户。当听说川农大为农户们免费提供28亩油用牡丹的种苗,并将在生产过程中全面提供技术指导,还想将通过28亩示范作用,带动整个六家村的产业发展,村民们高兴得连连称谢。
“我们一看到老乡们充满期待的目光,就会真切地感觉到肩上的责任沉甸甸的,大家都在不遗余力地做好各自任务”,几位参与帮扶活动的专家说。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敏、副院长田孟良根据统一部署,邀请来了风景园林学院院长陈其兵的科研团队在村里实地选址,制定出了28亩土地整理方案。他们又很快前往山东荷泽考察当地油用牡丹产业,对其观赏性、油用及药用作了深入调研。目前,田孟良的一位研究生已在荷泽一家大公司精选了10万株有花芽的种苗,这些种苗将于“十一”后在六家村落地生根。
新学期一开学,工作就非常繁忙。9月15日,校领导、专家、教授们为六家村的11户特别贫困户每户送去50只草科鸡鸡苗,捐赠了饱含川农师生情意的3万元特殊党费,希望为贫困户和贫困党员改善生活和发展产业发挥一点作用。
站在村民们面前,动物科学院养育专家刘益平教授为村民们专场讲解了草科鸡的养殖技术,包括饲养方式、饲料搭配、注意事项、成年鸡的销售门路等。专家们想得很周到,为了确保没有饲养经验的老乡们将鸡成功养活,还提前对鸡苗作了防疫工作。
联村帮扶活动的点点滴滴都被六家村的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大家都说,有事找川农大的领导和专家们准没错。
老乡们或许不知道,川农大也是“4·20”地震的重灾区,灾难让356体育平台损失惨重。356体育平台抓紧做好自身灾后重建的同时,高度重视这次联村帮扶活动,多家中层单位负责人、各领域专家反复研究讨论,尽力帮助六家村搞好灾后重建规划和产业扶持。
据悉,根据整体部署,356体育平台依托人才优势,将帮助六家村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新农村发展规划,推进产业化经营,培养造就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基层民主管理水平,帮助灾区群众解决生产生活困难、做好灾后恢复重建,让老乡们的地更绿、田更丰、花更香、果实更甜,让村民们的腰包更加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