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勤那些不平凡的小事儿
2012-06-04 09:13:59作者:学生总经理助理 唐晓海 来源:后勤服务总公司 点击数:
编者按:
一个人的力量,往往有限,群体的力量,可以气吞山河。从社会发展趋势来看,团结协作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产生一种类似白血球的“机体智慧”,不断克服各种挑战和困难,推动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
本网特别策划了“那一群人·那些故事”系列专题报道,突破对某一人物单独宣传的壁垒,希望通过展示管理群体、服务群体、科研团队、教学团队、公益团队、创业团队、社会实践团队等鲜为人知的故事,让更多人物从幕后走向台前。欢迎广大师生踊跃投稿,报道你我身边的集体故事,联系电话0835-2882816(李劲雨)。
………………………………………………………………………………………………………
“不到后勤不了解后勤,到了后勤才知道后勤的不容易”,这是对后勤生活的真实写照。
后勤人的工作没有正常的上下班
“后勤人的工作没有正常的上下班”。这是后勤服务总公司动力中心主任李文才在访谈中留给人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作为后勤服务总公司下属的一个重要职能部门,动力中心承担着全校的水电供应、管理和相关设备维护保养等有关水电的各类业务,具有任务量大,技术要求高,又与全校师生员工教学科研,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特点。为保障全校水电的有效供应,避免因停电停水给全校师生工作生活带来的不变,动力中心的员工几乎没有固定的上下班时间,有时为了抢修工作需要也不知牺牲了多少个节假日休息时间。
去年夏天凌晨两三点,一条蛇爬进老板山的配电站造成了电路短路,导致大面积停电,中心在接到情况反映后,立即组织抢修人员在第一时间赶赴事故现场,及时排除故障,短短十几分钟的时间就恢复了供电;2010年的春节,正当后勤员工在竹苑餐厅吃着幸福的团年饭,突然一声巨响,供水的水管发生爆裂,动力中心高兴的团年夜变成了一场紧急的大救险。类似的事例还有很多。比如夏天气候炎热,用电负荷大,加之雷电天气频繁,更容易引发断电断水等突发事故,随时待命准备抢修,就成为了动力人的主要工作。“动力中心所有员工都需要24小时开机,用句时髦的网络术语就叫‘在线’,保证随叫随到。听到电话响,身上的神经顿时就绷得紧紧的,因为那意味着又有任务要处理了。”中心主任李文才说。
平时研究勤一点,抢修就会快一秒
到过动力中心办公楼的人,往往都会发现一个奇特的现象:有间办公室的灯始终亮着,一位老师傅手拿放大镜总在研究些什么。他就是后勤服务总公司总工程师严光顺,一位在川农大工作了35年、7月份就要退休的后勤人。严老师于1978年来356体育平台工作,从事过教学、科研、管理等各类工作,1990年进入后勤工作至今,曾任水电科科长。
严老师平时特别喜欢研究各类水电方面的技术问题,常年的坚持,使他破解了一个又一个水电维修方面的技术难题,为动力中心水电事故抢修做了很多准备工作。其中记忆最深的就是严老师牵头制作的雅安校区全校水电管网分布图。05年开始筹备,如今基本完成,历时8年,它的制成填补了356体育平台水电管理事业的一项空白。严老师和另外一个水电科退休干部通过打开一个个窨井盖(其中不乏要探测每个恶臭难闻的污水管道),用仪器一步步探测的方式,逐渐将埋藏地下成千上万的水电管网,搬到了计算机桌面上,成了一幅“活地图”。如今只要在电脑上轻轻一点鼠标就可以清楚而直观的了解校园内任何一个角落的水电分布情况,完全颠覆了以前盲人摸象式的作业方式,这极大的提高了工作效率,无论是对于水电维修还是施工建设都具有极大的实用价值。当被问及为何会在技术研究的这条道路上,一直坚持着,多年勤耕不懈时,严老师意味深长地说到:“机械维修、电子技术是我的兴趣,也是我的工作,我有责任、有义务去做好每一个技术问题。水电抢修抢的就是时间,只有平时多钻研一些技术难题,真正工作开展时才会更加得心应手,抢修工作才会快速顺利开展,师生员工的生活才能尽快恢复正常。
其实了解严老师的人还会发现,他还有另一个特点。有时候半夜两三点如果出现水电故障,严老师一般不会惊动他人而是选择自己去排除障碍,身先士卒的工作作风倍受称赞。一次与严老师的交谈,严老师的回答不禁让我肃然起敬。他说,“半夜两三点,换位思考下,叫谁都不好,而我本身就是技术骨干,就更加没有理由了,你不去还能叫谁去呢”。据了解严老师退休后,还想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多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我们希望这样优秀的后勤人晚年生活更加幸福。
我们是服务单位,服务态度是根本
廖贵平,一位已经在后勤动力中心工作了十余个年头的普通员工。主要负责中心水电费收缴工作,数十年如一日,他认认真真记录每一个用户的用电、用水额度,耐心细致地做好沟通解释工作,用真诚和真心换来了用户的信任。
中心规定每两个月进行一次水电消费记录登记,且需要在每月的7号之前将每个用户的详细消费数据进行汇众和进行相应费用的扣缴工作。所以每次挨家挨户进行用电、用水登记就成了廖师傅的主要日常工作。虽然登记是小事,可是做好却并不容易,很多时候就会遇到用户忘记填表而又不在家的情况。用户的事无小事,面对这种情况,廖师傅就会不厌其烦地多次重复上门拜访,无论是留言条还是带口信,都想尽办法联系上户主。要是遇到实在联系不上,才又会根据以往消费情况进行预估登记,并及时告知用户。虽然如此,有时也会遇到用户的不理解,还需要作耐心解释和沟通工作。廖师傅坦言,有时遇到户主情绪不好,就会直接把气向外宣泄,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受了不少的冤枉气。但转念一想,以一颗理解、包容的心,来对待这种“不公”不是更好,何况我们是服务单位,服务态度就是我们生存的根本,其实有的时候,户主情绪平复后也会道个歉什么的。”
类似的事例还有太多,紧急抢修电缆,及时修补和更换锅炉设备,开学初,中心对学生浴室中心还增添了隔水帘;当我们行走在校园里,细心的同学或许已经发现,十教一楼转角处、厕所等公共区域晚上的灯光更亮了,校园的环境更美了……采访中,大家的想法非常一致,任何一处细小的改变只为提供一个更加舒适、温馨的治学求学环境,为师生员工提供更好、更优质的服务。
顶风雨,冒严寒,战酷暑,斗骄阳,平凡的后勤人用十年如一日的坚持做着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小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