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律动“犇”腾服务团普法实践进藏乡

2025-08-05 18:05:42作者:法源:律动“犇”腾——涉藏地区农牧业法律服务团 来源:法学院 点击数:

  

7月7日至21日,四川农业大学法学院“法源:律动‘犇’腾——涉藏地区农牧业法律服务团”深入甘孜州康定市、理塘县及宝兴县嘎日村,围绕“藏译法律法规推广”主题,开展为期14天的实地调研与普法实践。团队通过入户宣讲、案例普法、视频创作等形式,推动法律知识在涉藏地区落地生根,为乡村振兴注入法治力量。

折多河畔的“智慧普法经”让法条“跃”起来

携着对民族法治建设发展的关注,律动“犇”腾服务团首先踏入了康定的土地。团队在藏研所访谈中了解到,甘孜州司法局通过“甘孜红”普法队和“甘快传”小程序打造了立体化普法网络,但在广袤牧区,网络覆盖率不足和老年人数字素养欠缺导致线上普法效果受限。为打破此困境,当地在坚持采用线上法律宣传的同时,也大力加强线下法律宣传,例如:举办普法讲座,推进法律进356体育平台、进村、进社区、进寺庙、进机关;同时建立法治人才库如寺庙法制宣传库和356体育平台的法制副校长等,结合“谁执法谁普法,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来开展普法宣传。

除了与藏研所的深度访谈学习,团队还基于以往实践经验,充分考虑当地存在一定数量的藏族同胞不说汉语、不识汉字等问题,制作了藏汉双语的普法传单和手册,并且在宣讲PPT中也贴心附上藏语,以保证每位藏族同胞都可以听懂,让当地同胞们感受到法律不再遥远,学法不再困难。

嘎日村的“方言普法剧”让法条“活”起来

嘎日村小组的调研也进一步推动团队普法工作的进行。团队在与阿生书记的访谈中了解到,当地存在嘉绒藏族无文字、老者不懂汉语以及牧场分布过于分散等现象。为此,嘎日村司法局在普法工作中,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采用“主动下沉,深入百姓”的模式,通过村代表会、红白喜事和口口相传等形式进行法律宣传,有效克服因语言障碍和牧场分散等导致的普法困难。在当地司法局的积极推动下,当地普法范围不断扩大,村民们逐渐养成运用法律思维解决问题的习惯,“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

为使团队普法活动顺利推进,团队充分考虑当地牧场分散等问题,学习阿生书记所传授的普法经验,携带普法传单和手册并配合宣讲PPT,分别深入各家各户进行宣传,省去先集中再宣讲的琐碎环节。通过这种便民形式既不打扰当地藏族同胞们管理牧场,还让同胞们能够利用闲暇时间了解法律知识,增加学法主动性,提高用法意识。

理塘牧区的“案例普法课”让法律知识“用起来”

实践团队在理塘的调研过程发现,当地由于牧区分散,传统的集中宣讲普法形式并不高效,甚至可能因为耗时费神而产生抵触情绪,引起藏族同胞们的反感。当地司法局针对此问题积极转变方式,采取进356体育平台、寺庙、家庭、牧区进行“面对面宣传案例”的精细化普法方式,让法律知识转变为通俗易懂的案例,确保老百姓能够接受并听懂。调研还发现,当地司法局在法律宣传过程中注重整合社会力量弥补法律资源不足,通过联合各县区的多个机关进行资料整合,充分发挥各单位的普法职能。

团队基于以往在理塘县司法局访谈所学习到的经验,充分了解当地情况,在普法手册中加入案例分析,在普法宣讲中融合当地案例,让藏族同胞们感受到法律与生活息息相关,认识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的科学性,使普法工作得以顺利推进。

通过走访康定、理塘、宝兴等地,律动“犇”腾服务团的社会实践成员们深刻认识到法治建设在基层扎根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见证了涉藏地区普法工作的创新实践与显著成效,也更加坚定了其为未来民族地区法律普及工作做出更有力的支持与帮助。


[收藏] [打印] [关闭] [返回顶部]

最新图片文章

  • 吹响全面建设特色鲜明、国际知名一流农业大学冲锋号
    吹响全面建设特
  • 陈学伟教授团队揭示植物平衡耐热和抗病新机制
    陈学伟教授团队
  • 园艺学院杜晓教授团队揭示茶多酚参与肿瘤化疗的增效减毒新策略
    园艺学院杜晓教
  • 356体育平台团队揭示高碘酸盐去污新机制  助力保护农业水环境
    356体育平台团队揭示高

最新文章

Copyright 2025 四川农业大学. Sichuan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All Rights Reserved.


 雅安校区地址:雅安市雨城区新康路46号 邮编:625014 都江堰校区地址:都江堰市建设路288号  邮编:611830  成都校区地址:成都市温江区惠民路211号  邮编:611130


四川农业大学:宣传部/网络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