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青春“三色笔”绘就乡村养老新图景
2025-08-05 18:58:03作者:崔麦瑞 来源:管理学院 点击数:
当前,我国提前进入老龄社会且农村老龄化程度甚于城市。2025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健全县乡村三级养老服务网络,开展县域养老服务体系创新试点,鼓励开展村级互助式养老服务。为切实解决农村老年人养老问题,四川农业大学管理学院“互惠乡兴——共筑养老新篇”大学生调研团队深入成都市周边典型农村腹地开展调研。他们以“互助养老服务参与意愿”为研究核心,用问卷的金色笔触、访谈的暖色温度、观察的深色洞察,在广袤田野间,绘制着一幅充满青春活力的农村互助养老“调研热力图”。
“移动课堂”:院坝田间的青春问卷
农家院坝、村头小卖部、绿荫树下,是团队的“流动调研站”。成员们笑容灿烂,精神饱满。他们或蹲在老人身边,逐字逐句耐心解读问卷;或利用平板电脑,帮助不识字的长者便捷录入信息。“嬢嬢,您觉得邻里间互相搭把手照应一下,好不好嘛?”亲切的乡音,专业的问询,拉近了心与心的距离。一沓沓问卷在年轻的手与布满岁月痕迹的手中传递,记录下的不仅是选项,更是两代人关于“老有所依”的真诚对话。烈日下,汗水浸湿了他们的后背,但专注的眼神和详实的记录,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踏实与担当。
图为团队成员在先锋村的长亭中访问来往老人 何晓雨供图
“倾听者联盟”:板凳上的心灵共振
在农家堂屋的条凳上,在古树旁的长亭中,深度访谈环节充满了温情与思想的激荡。团队成员们化身最专注的“听众”和最具同理心的“对话者”。“爷爷,您年轻时帮过邻居,现在希望有人这样帮您吗?”一个简单的问题,常能打开尘封的记忆与心底的渴望。他们不仅倾听老人的故事,也与返乡的务工子女、热心的村干部等多元主体深入交流。笔记本上飞速记录的字迹,录音笔里留存的声音,都是青年学子用心贴近乡土、感知民生的珍贵印记。“这些娃娃问得细,听得真,是真心想为我们做点事!”和林村王奶奶朴实的评价,道出了对团队的认可。
图为团队成员在高山村村委会对于村干部进行问卷调查照片 何晓雨供图
“田野侦探”:行走中的需求发现
调研团队的足迹,是丈量乡村养老现状的标尺。他们穿梭于阡陌之间,用敏锐的观察力捕捉着最鲜活的“田野密码”。在略显冷清的老年活动中心前,他们驻足记录设施状况;在热闹的村卫生室门口,他们观察老人就医的便利性;在田间地头,他们留意到几位老人自发成立志愿团队帮助村民打扫卫生——这不起眼的日常互助,正是团队寻找的“内生力量”的微光。
青春赋能:共筑“惠老”新篇
“互惠乡兴”团队的田野之行,远非一次简单的数据采集。这是一次青春的躬身实践,是智慧与乡土的双向奔赴。他们用脚步丈量需求,用倾听贴近民心,用观察洞察本质,用思考谋划未来。“我们观察到低龄老人有很强的互助意愿,如何设计机制激活他们?”“信息不对称是障碍,能否开发一个超简单的村务通小程序?”讨论声此起彼伏,思维的火花在交流中激烈碰撞,解决方案的雏形在争论中逐渐清晰。从火热的调研现场,到深夜的思维碰撞,他们正将来自田野的“一手素材”与青年的创新思维相融合,为探索符合成都乡村实际的互助养老新模式贡献着充满活力的“青年方案”。
目前,团队正紧锣密鼓地汇总分析调研成果,截至8月1日,“互惠乡兴——共筑养老新篇”团队已深入了解成都市鱼凫村、高山村等5个村庄,收获了300余份问卷、5封表扬信及2份实践基地协议。这份凝聚着汗水、智慧与深情的报告,不仅承载着农村老人的期盼,更彰显了当代青年投身国家战略、服务社会民生的责任与情怀。他们的行动证明,当青春的力量深入乡村沃土,必将催生解决养老难题、促进城乡融合的蓬勃新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