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川农“螺碧?清”团队暑期实践:实地探查福寿螺 守护生态家园
2025-08-21 16:43:02作者:文/张汇研 徐可欣 图/螺碧清 来源:农学院 点击数:
夏日炎炎,青春力量正投身生态保护实践。7月5日,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螺碧清——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实践团以“调查外来入侵物种福寿螺分布,守护本土生态环境”为使命,深入青阳村湿地公园、亲子牧场区域开展实地调研,用脚步丈量生态责任,以专业行动守护家园生态。
图为实践团于其一实践地调研合照
当日破晓,团队成员集结出发,首站抵达青阳村湿地公园。这里水域蜿蜒、水生植物繁茂,是福寿螺易栖息繁衍的典型环境。队员们迅速分工,沿水域岸线分组推进:在浅水区俯身辨识福寿螺成体与幼体,记录其在水草、石块、腐木上的附着数量;对岸边潮湿泥土与植被间隙重点排查,标记粉红色卵块的产卵位置及规模,细致掌握其栖息特征。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横山村1号小区周边排查
随后,团队转场至亲子牧场区域。该区域水域受周边人类活动影响,生态环境与湿地公园存在差异。队员们对沟渠、水塘展开系统排查,统计发现此处福寿螺因水域流动性、饵料分布不同,密度与湿地公园形成明显差异。团队及时记录这一特点,为后续对比分析留存关键依据。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作为我国农业与生态领域的“心腹大患”,福寿螺因缺乏自然天敌、繁殖能力极强,危害不容小觑:它们啃食水稻、莲藕等农作物,破坏湿地水生植物群落,挤压本土螺类及底栖生物生存空间,直接导致生态链失衡。“精准掌握分布情况,是科学防控的前提。”团队成员表示。
调研中,队员们发现:青阳村湿地公园因水生环境稳定,福寿螺种群繁衍态势明显,卵块密集区若未及时干预,可能向周边农田、湿地扩散;亲子牧场附近水域虽受人类活动干扰,福寿螺分布较零散,但岸边隐蔽处仍有卵块潜伏,存在随水流、人为活动传播的风险。这些发现进一步凸显了调研的价值——唯有摸清分布规律,才能为生态防控与农业保护提供精准指引。
此次实践中,团队不仅聚焦调查,更注重生态保护理念传播。调研间隙,队员们向周边村民、牧场工作人员科普福寿螺危害及识别、防控要点。“以前没太在意,现在知道这螺危害这么大,以后会多留意。”村民的反馈让团队更坚定了行动的意义。
图为实践团成员向村民科普
目前,团队已完成两处区域的调研,后续将奔赴更多点位扩大调查范围,计划通过系统梳理数据形成详实报告,为当地农业部门、生态保护机构提供科学防控依据。
图为实践团成员对当地相关工作人员进行采访
从校园到田野,从理论到实践,螺碧清”团队以专业为尺、以实践为笔,生动诠释着农科学子的生态担当。这场暑期实践,不仅是对福寿螺分布的精准探查,更是青春力量投身生态保护的鲜活注脚,不仅为守护一方水土提供了数据支撑,更以“知行合一”的担当,诠释着青年与时代同频、与生态共生的深刻内涵——当青春力量融入生态守护的每一寸土地,当专业智慧对接每一处生态需求,方能为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写下更坚实的青春注脚。(文/张汇研 徐可欣 图/螺碧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