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学记】万满均:大化小,常代变,近似和,取极限
2025-05-13 10:34:29作者:李阳 万满均 审稿:胡永波 来源:理学院 点击数:
个人简介:万满均,理学院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2021级学生,中共党员,综合测评成绩位列同年级同专业第七,现任理学院辅导员助理,曾任理学院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青江街道汉碑路社区团支部副书记(兼职)等职务,参与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项目1项,曾获“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省级一等奖、四川省大学生综合素质A级证书、社会工作单项奖学金、优秀学生奖学金、“创益中国·未来计划”年度十强、社会实践优秀通讯员、优秀青年志愿者等荣誉表彰30余项。现已推免至四川大学空天科学与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
“方向感对了,往哪儿走都是向前。”
初入川农,一心报考计算机专业的万满均被调剂到数学专业。第一学期必修成绩一度排到42名,但他并未气馁,反而以积极的心态迎接挑战。通过与多位老师深入交流,他逐渐发现数学专业与自己的思维特质高度契合,更意识到这一基础学科能为未来学术深造搭建广阔的发展平台。“熬得住寒冬才能等到花开”,他在学习中不断总结优化方法:课堂坐前排专注笔记,课后即时梳理知识框架,遇难题及时请教,考前系统复习两轮以上。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与拼搏中,他的专业排名稳步提升,最终凭借扎实的功底成功获得推免资格。
“我的梦想很多,实际上不是都能实现,但是总有一些我可以去试试。”大四学年,当站在人生新的十字路口,他选择放弃热门的程序员方向,转而追寻“造飞机” 的航天梦想。尽管夏令营期间未能收获理想 offer,但在挚友“坤坤”的鼓励下,他在预推免阶段坚定报考四川大学空天学院。面试时的紧张忐忑、对未来的迷茫困惑,都在收到录取确认通知的瞬间烟消云散。
“以一颗恒心坚守初心。”
学习之外,他是践行志愿精神的行动派。刚从高中青年志愿者协会卸任的他,进入大学第一时间就加入了学院志工部,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信念化作具体行动。在志工部期间,他尤其热衷组织志愿服务活动,即便很多活动没有志愿时长记录,他依然保持着不变的热忱:“爱需要传递的途径,我们办活动就是在搭建这样的桥梁。”凭借对志愿精神的深刻理解和初心坚守,他累计筹办各类志愿活动50 余场,个人累计志愿时长300余小时。这份不计得失的付出,不仅让他在公益路上稳步前行,更催生出创新实践的火花。他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深度融合,推动活动向系列化、项目化发展,牵头打造了356体育平台优秀品牌项目“曙光支教团”、社会实践重点项目“红‘理’鱼”等特色项目。
作为学生干部,他主动探索“小班进社区”服务模式,针对志愿服务种类单一、社会实践参与度不高的问题,与老师共同制定解决方案,在助力学院发展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的升华。大四保研后,他担任学院辅导员助理,以“半个老师半个学生”的身份在协助教师开展党务管理、学生工作的过程中,既以严谨态度落实各项任务,又以学生视角理解同辈需求,在师生间搭建起高效沟通的桥梁,于双重角色的切换中锤炼责任意识与服务能力,实现了从学生骨干到职场预备的进阶蜕变。从每月党费收缴到每周会议材料的编写,再到整理校友名单、学生双创工作室建设与学生组织办公场地改造,他始终以高度的责任心对待每一项任务。这段经历里,他始终以热忱为帆、以初心为锚,在服务他人的青春画卷上勾勒出温暖而坚定的底色。
“做成什么不重要,做,才重要!”
万满均在大一暑假带领团队参加中国灵山公益慈善促进会主办的“创益中国?未来计划”调研比赛。面对来自南京大学、厦门大学等全国77所高校的179 支参赛团队,他们最终斩获“全国十强”“最佳作品奖”两项殊荣。调研期间,他带领队员深入面筋摊主张叔、卖酒青年、城管工作者等群体的日常,亲身体验不同行业劳动者的艰辛,收集一手调研资料。这段经历让他对“实践出真知”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寒假社会实践中,他牵头组建红色人物故事挖掘团队,成功申报校级重点实践项目。在一个月时间里,团队累计撰写10余篇人物故事成册。他始终相信,每一次实践都是成长的积淀,行动的价值永远高于空想。怀揣“务实” 的人生态度,他正将一个又一个构想化作脚踏实地的探索。
“‘大化小,常代变,近似和,取极限’,这是用定义求积分的数学公式,也是我求解‘人生’这个复杂命题的方法论。当我们感到迷茫时,不妨把目标拆解成一件件具体的小事,踏踏实实地做好当下——回头再看,这些看似零散的努力与温暖的瞬间,早已在时光中串联成通往远方的路。作为从迷茫中走过来的学长,我始终相信,做好眼前的每一道‘小题’,终将在人生的‘积分’里算出理想的答案。愿师弟师妹们在迷茫时能找准方向,在逐梦路上一往无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