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川农学子深耕社区践初心,专业技能助力院落焕新颜
2025-08-18 09:42:33作者:徐大凯 来源:土木工程学院 点击数:
2025年8月11日,四川农业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智守青山,绿创三农——赋能山区乡村可持续发展”暑期实践团队,带着专业工具与满腔实践热忱,走进都江堰市灌口街道蒲阳路社区。一场“以专业赋能基层治理,用青春力量点亮社区未来”的实践故事,在此悄然展开。
从“脏乱差”到“商居共治”:解码社区治理的蒲阳路智慧
灌口街道蒲阳路社区辖3条主干道与6条小巷,总面积约1.1平方公里,居民院落44个。作为当地最早形成的城市社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社区内老旧院落的各类问题愈发突出,面临着院落规模偏小、基础条件薄弱、布局配套不完善等多重挑战。
在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实践团队成员与蒲阳路社区负责人围绕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情况展开了深入交流。谈及社区治理的蜕变,社区书记回忆起柳岸路的过往:曾经的柳岸路是居民眼中“脏乱差”的典型代表,垃圾随意堆放、商贩占道经营、小区无人管理等问题频发,商户与居民之间的矛盾不断累积,如同滚雪球般愈演愈烈。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负责人开展交流学习
为彻底改变这一状况,蒲阳路社区以党建为引领,借助社区保障资金项目的支持,启动了“柳岸路提升项目”,成功探索出“商居共治、资源共生”的全新路径。这一治理模式的核心在于激活社区“内生力”,推动居民与商户从被动接受管理转变为主动参与共建,为社区治理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图为社区工作人员向团队成员讲解社区的蜕变
从地震废墟到幸福家园:一座社区的“韧性生长”
回溯社区的发展轨迹,“坚韧”二字始终镌刻其中。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蒲阳路社区遭受重创——大量房屋损毁,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近乎瘫痪,就连如今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所在大楼也未能幸免。“当时楼体开裂、墙体脱落,看着真让人心疼。”社区居民向团队成员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时感慨道。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交流社区治理难点
如今,重建后的大楼已“变身”为多功能服务综合体:灌口街道综合文化中心定期举办书画展览、技能培训等活动,丰富着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蒲阳路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党务、民政服务,便利了居民办事;日间照料中心则为老人送去温暖关怀……实践团队的郭同学不禁感慨:“从废墟到家园,这里的每一处变化都彰显着韧性与希望。”
专业工具“问诊”老旧院落:土木工程学子的“安全守护战”
作为土木工程专业的研究生,团队成员深知“安全”对老旧小区的分量。针对蒲阳路社区90%以上是老旧小区、部分房屋存在安全隐患的现状,他们带着专业工具深入危房巡查:基于所学专业知识排查了承重墙裂缝,分析了外墙脱落风险,仔细记录房屋周边排水系统、消防通道等存在的潜在隐患,并提出初步加固建议。“这些专业建议很及时,我们后续可以针对性开展修缮!”社区工作人员的认可,让团队成员深刻感受到“专业知识能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价值。
图为团队成员利用专业工具开展房屋裂缝检测
校社联动绘蓝图:让“智囊力量”常驻基层
此次实践,不仅是大学生深入基层的“接地气”之旅,更是专业知识与社区需求的“精准对接”。从治理模式调研到安全隐患排查,从历史变迁梳理到发展建议提出,实践团队用脚步丈量社区肌理,用专业赋能社区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与社区工作人员合影
未来,团队计划将此次调研形成详细报告,为蒲阳路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安全隐患治理提供更具体的专业支持,让更多“智囊力量”注入基层治理,共同绘就“老旧社区焕新颜、居民生活更幸福”的美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