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落笔书夏花,薪火传彝乡——川农学子在马湖小学开展“书画最美汉字”、“薪火传九州”特色课堂
2025-08-18 10:01:17作者:廖玉婷 贾瀚森 来源:校团委 点击数:
四川农业大学“童心筑梦,彝路花开”志愿服务团队为凉山州雷波县黄琅镇马湖村40余名小朋友开展书法与地理的特色课程。团队采取“书法+地理”课程链,探究汉字中蕴藏的中华传统文化,并将山川大地搬进中国地图,领略中华脉络。
墨韵启智:神话叩开汉字之门
“我知道盘古开天辟地、女娲补天的神话故事!”7月13日,五年级的小乐(化名)大声回答志愿者的问题。志愿者用《仓颉造字》的神话故事将小朋友们引入本次课堂,讲解汉字起源、文字演变以及书画艺术。起初,孩子们表示对书法十分陌生,并不感兴趣,但对未知的知识十分渴望。在实践环节,孩子们主动尝试,各位志愿者也走下讲台手把手教授握笔姿势,在水写布上共同写下毛笔字,感受中华文字的千年墨韵。
小朋友在学习握笔姿势
地图拼接:拼出心中的"家国"
“每一个地区都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地理课程中,小朋友们异口同声地回答出中国地图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四川省、台湾省等行政区名称。孩子们对与四川相邻的重庆、与马湖村一山之隔的云南较为熟悉,对其他省份存在知识空白,印象模糊。志愿者制作互动地图并补充简称等拓展知识,既调动了积极性又达到了教学目的在“拼地图”小游戏环节,游戏与教学的双重效果加深了小朋友们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对“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认识。
小朋友主动上讲台询问地理知识
彝墨交融:笔锋勾勒山河梦
最动人的交汇在地理课尾声上演。"老师,云南也过火把节!"当志愿者展示彝族文化分布图,孩子们发现民族的足迹早已跨越山河。毛笔与地图在此刻共鸣:女孩吉克用墨色晕染出家乡的文字。宣纸上的童真笔触与拼图上的坚定手势,叠合成最纯粹的文化宣言——"我们在马湖村写汉字,拼中国,而火把节的光,终将照亮走向远方的路。"当最后一方"疆"字拼图归位,志愿者在黑板上挥毫题下"彝路花开":四字如根须深扎文化沃土,绽放出40张向日葵般的笑脸。
这场"书法+地理"的双线课堂,是文化认同的匠心设计:书法课从神话切入,唤醒对华夏文明的情感共鸣;地理课以互动破题,强化"多元一体"的民族观。当儿童在墨香中书写"川滇",在版图上触摸"台湾",文化基因便在这"一笔一山河"间完成传承。"教育不是灌输,而是点燃火种。"团队队长贾瀚森表示"孩子们眼中闪烁的,正是文化自信的光。"